影片之中,被火光映照的清太交织于他的回忆之中。挺拔的军装和帽子显示着他作为摩耶号上军官的儿子的身份。但是,就是因为摩耶号所代表的日本军国主义,清太和节子才走上了家破人亡的凄惨道路。当清太在银行得知日本战败的时候,旁人的冷漠,也恰恰折射出了日本的一个民族特性:向弱者扬威,向强者屈服。当美国人的炸弹投向东京的时候,火光四起,清太的回忆也被爆炸的火光笼罩。战败之后,日本经济全盘崩溃,明治维新以来的所有成果都毁于一旦。为了能够多吃一顿,多活一天,清太

多么漂亮可爱的节子
当从她嘴里喊出妈妈两个字时
泪水就止不住地流
看到她生病的样子
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甚至有怪他哥哥为什么不早点去银行提点钱出来
为什么要到病得不行了才去提钱啊
那么可爱的节子就这样死了太可怜了
自己疯狂喜欢的东西
每次看都有那么一丝感动~~~~~~
就像看宫崎竣的动画每一部都感动着我
我真想不明白
一个上了岁数的人
怎么能够这么清晰的小孩的内心表达出来的
如果你还喜欢电影
如果你还相信纯情的存在
如果你还未曾泯灭孩童的纯真
那么你就会喜欢宫崎竣作品
单纯、懂事、坚强的妹妹那么小,死得那么悲惨,确实可怜,所以看这个片子的人大多会伤感。
但是故事背后有很多让我不平的地方——“我们有什么错?为什么赶尽杀绝?”,“爸爸会为我们报仇”,海军父亲的照片,日本军国的联合战舰,巡街老头的典型日本兵脸——这些台词和场景怎么也不可能让我被这片子完全感动。
的确,只看影片本身(剧本,音乐,画面)它可以说是神作,但是观众如我不可能抛开那段历史来看它。不知道背景的人看完全会觉得日本民众也是战争的受害者、日本的儿童本无辜。但是,那时候中国枉死的大人和孩子又何止悲惨数倍!
因为日本人拍这样的片子,因为日本人有计划地造成这种受害者的效果,国际上才更容易原谅他们,甚至认为中国无理。我真的如鲠在喉。
话说回来,就故事本身来讲,哥哥为什么一直没想过去工作,比起阿姨的冷漠更让我不解。
很压抑、但是看得很不服气。

豆分虚高,低级催泪,通过兄妹俩的死,表现战败和人的冷漠给民众带来的伤害,但是表意不明,电影停留在民众受伤害的层面,对战争的态度很暧昧,是反战还是反战败?我觉得的是反战败,比如清太和其他人一样接受军国思想,还唱军歌,听说日本战败后很痛心,他爸爸是海军将领。好像很多人看了感动地掉眼泪,而不是反思,如果导演本意是反思,那么他没拍出效果,如果只是感动,这个作品完全低级。
当食物吃完,他们就觉得被阿姨讨厌了,清太决定带着妹妹独自生活。活着最更要,而清太却不赶紧找到可持续的饱腹方法,反而老是和妹妹玩耍,饿了就想法子偷,飞机来了甚至高兴的说“炸吧!炸吧!”不能偷了最后就饿死,妹妹死得真冤。清太最后也死了,不是别人的责任。
日本官方“对那段历史的看法我就是不说”,也不道歉,参拜靖国神社倒是积极。历史书的忽略使民众也知之甚少,这方面中国也不好,历史是捡好听的说或者夸大了说,真相被埋葬和遗忘了。这电影对中国人没有益处,两方相斗,任何一方都不会因为另一方受伤而同情或掉眼泪。德国对二战的侵略行为是反思

又一部跟侄儿一起看的动画。他说他从来没有见过萤火虫,我先是一惊,后又马上觉得很正常,一个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小孩子,很多知识都是从书本上和电视上学来的,真正见识过的东西很少。
在网上查了一下,萤火虫的生命很短暂,几天到十多天的时间。其寓义可见一斑。
在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一直有一个观念:一个人只是要养活自己,是很容易的事。我忘了时代这个条件限制,并且电影中哥哥只有14岁,除了要养活自己,还得养活自己的妹妹。
突然想到前两天看的《龙猫》,多了一个对比,心里更加沉重。
活下去,不仅仅对于人类,是一个简单到不可思议的需求。对于其他生物,我们几乎已经见怪不怪了,因为我们有了更多高级的需求,从态度上,活下去已经不再是我们的需求了。
清太带着节子在亲戚家避难的情景,我侄儿看得咬牙切齿。我倒没那么夸张。患难见真情本就是小概率事件,没必要大惊小怪。昨天看到一个标题:为什么怕死的美国人却能打败不怕死的日本人?我没看内容。爱国情怀太高了,我们降低一点,说骨气

“萤火虫之墓”兄妹的死亡中间插入了美好真实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flyfs.cn/article/vod-1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