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祭电视剧
导演:
张暖忻
演员:
李凤绪,冯远征,松涛,郭建国,玉坦,玉甩

更新:2024-05-06 10:52

首映:1985

年代:1985

时长:96分钟

语言:汉语普通话

评分:8.3

观看数:6443

青春祭:让人流连!有力量的电影

看多了时下天马行空的电视剧,回过头看到《青春祭》,惊叹那个年代的拍摄的影片画面质感如此的精良,原始古老的傣族乡村充满灵动和质朴,筒裙摇曳在竹板桥上的身姿荡漾在清澈的河水中,在那个年代思想被禁锢,人性被压抑,美甚至被视为罪恶的根源,而远离城市,流落在偏僻村落的女青年在善良淳朴的傣家乡民中唤醒了美的天性,剧中的原汁原味的傣语完全不影响观感,有些时候,我们并不需要听懂每一句台词,那些人物,语言以及画面完全和谐一致以及寓意颇深的剧情足以让我们感受到每个人物的内心的波澜和时代的悲剧

走得太快了,快到忘了什么是美。
什么是美?这就是美。
糊到全是马赛克的画面,却到处是美,到处闪烁着艺术之光。
本不是催泪的影片,却处处让人流泪。
大概是想起青春,或者是想起老人,都是我的软肋。
其实中国优秀的青春片不少,大多被埋没在浮躁的社会风气里了。
最后一分钟终于明白为什么叫“青春祭”,当整个寨子被埋没在泥石流里,女主很难看地哭了时,意味着整个青春再也没有一个地方、一个故人可以追忆。越美丽的回忆,越容易成为往后的痛苦,不是么?
【最触动的台词】
-伢喜欢什么?

北影节帮儿子抢票的同时,只给自己抢了这一场。看《青春祭》是我对青春的纪念。尽管影片表现的是哥哥姐姐们的青春,但是我在青春期看到了这部电影,看到了人性的纯朴善良、天性的自然纯真。引发了我对爱与美、禁锢与释放的思考,这给正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萌动、自我认知追问的我以思想的启迪和心灵的震撼,影响了我的青春乃至一生。所以《青春祭》是和我的青春记忆联系在一起的。
今天在大银幕上看这部电影,我以为观众会大多是我的同龄人或更年长,但是走进影院的几乎都是年轻人。观影中很安静

那个纯真年代,直白中带有含蓄
女演员,往往有着自然纯朴的美
她们标致如画中人,或丹凤微斜,或杏眼圆睁
大方可人,乐观美好
与现今群魔乱舞的各路妖蛾子大有不同。
刘索拉当年应该还是中央音乐学院的中规中矩科班风格。
顾城的词简单纯美透着那永远的孩子气
邓伟后来环游世界,专拍名人肖像的摄影家,依稀记得钱老在他出国前还资助了四百大洋
就是这样的,只有在那个年代才不会矫情的组合
至于知青有关的事,距离遥远,不是完全不了解,也绝不是真正了解。
只知道张纪中在我长大的乡村插队,老人们对他的记忆是,篮球打得很好,带队总是第一。
诗人食指则在山西的热土上写下了“相信未来”

我迟到了15分钟。一进放映厅,扑面而来一股异族风情:傣族男女在唱歌,歌词我听不懂。然后是一个主观镜头,傣族姑娘脱光了衣服在河里游泳,反打的镜头是穿着汉族服饰的女主角的近景,伴着女主角的画外音独白。后面还出现了很多缓缓平摇的中长镜头,代表女主角审视的目光。我明白了,这是一部关于闯入者的电影。
在中国现代的电影和文学中,有很多闯入者的形象。比较早的,比如《小城之春》中女主角的旧时好友章志忱。比较近的,比如《黄土地》中的八路军文艺工作者顾青。这些人闯入了一个代表旧秩序的家庭或组织中,给旧秩序中的人们的生活带来种种变化,从而被描述成启蒙者的形象。
然而,看到后面我发现,这部《青春祭》描述的是一个反向启蒙的过程,闯入者成为一个被启蒙者。跟爱美的傣族姑娘们在一起,女主角李纯首先发现了自己作为女性的身份,开始用傣族女性的服饰打扮自己。影片用一个富有象征意味的镜头表明傣家村寨生活唤起了李纯女性身份的觉醒:傣族老人把一朵从水中摘下的花送给李纯,李纯犹豫着把它戴在头上

青春祭:让人流连!有力量的电影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flyfs.cn/article/vod-20054.html

线路F1

电视剧推荐

更多